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三章 易俗

第三章 易俗(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姜明就知道陈宜中已经放过了有关圣谕的事情,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笑道:“此时要是交与其他人当然是难办,但是在老先生的手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话音一转,接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就是关于台湾的治理问题。我实在是不放心交与别人。还望老先生教我。”

    陈宜中料到就是这件事情,不过听见姜明提及,还是沉思下去,道:“继续说说看,你想如何治理。”

    姜明早就有准备的拿出那本《易俗策》和《农策》出来道:“其实我就是想老先生帮我推荐一个人,能把这些执行下去而已。”

    陈宜中结果,耐着性子翻了几下,随即将《易俗策》放在一边,拿起来《农策》看了起来,姜明心里有些坎坷不安的瞧着他的反应。只见陈宜中的眉头越皱越深,两条眉毛就要拧到一处去了。看了以后,又拿起《易俗策》翻看起来,但是并不作声评价。

    姜明的《易俗策》和《农策》其是是脱胎于他在后世中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农策》还好说一些,就是包括一些农业发展的方向,在琉球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只征收单一的土地税;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占城稻等。都是为奠定经济基础而准备。

    而《易俗策》包括的就多了,第一、就是要健全琉球的行政机构。成立直辖台湾府,废除琉球称谓。在珠海成立府政院。在其他部落聚集地建立自治村。府政院有各自治村各派代表加上朝廷委任人员共同组成。比例为三比一。以后再按照实际情况斟酌。

    第二,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政治地位。对于大宋有贡献的商人择优选入府政院,由其管理工商业、税收和民事纠纷,借以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授予商人有贸易特权。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日本、吕宋以及更远的地方进行贸易。兴建通商港口,使台湾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发展官办工厂,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民用工业,限制私营手工业生产。

    第四,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台湾彻底废除贱民、蛮夷之称谓,皆曰宋人。待遇完全平等……。后面还有办学、教育和人才选拔等等。

    陈宜中看到这里,背上的汗就流了下来,《农策》还好说些,着《易俗策》几乎每一条都和大宋的现行律法和儒家思想冲突。

    手不由的也抖了起来,抬头望着姜明道:“有必要做那么多吗?这些要是传到朝廷,会手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

    姜明有些奇怪。自己写这些已经是够客气的了,在写的时候已经是斟酌再斟酌了,觉得除了废除贱民这一条之外,应该没有多大的阻力才是。为什么陈宜中还要这样说呢?

    就说这个官办工厂吧,其实大宋在中原的时候,那个工厂的背后没有官府呢?还有扶植商业。不是说宋朝商人的地位很高吗?

    陈宜中依着自己的官场和社会经验一一的向姜明讲明白其中的缘由,总之就一句话。这些都是潜规则。谁也没有明面上说过。私下找谁说谁都愿意,但是让谁出头说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姜明了解到这个道理,也是很无可奈何。反正还有二十天的功夫在珠海,慢慢的和他商讨吧,今天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和陈宜中确定好谁留在台湾发展经济。

    当他问道这个问题时,陈宜中苦思了半天,还是极为不情愿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道:“看来只有老夫了,吕师夔和你都是出去带兵打仗的人,唯有老夫无用矣。但是我只替你代管一年,一年后,请你再选人来,老夫可是要躲个清闲了。”

    看见陈宜中答应,姜明心里极为的喜欢,管他什么一年不一年的。就像广告语中说的一样“一切皆有可能”,无论如何有陈宜中这个混迹官场政治多年的老油条帮衬,自己可以暂时对后方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几天内。姜明总是和陈宜中一起,有些时候加上吕师夔。几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吕宋该怎么对待,别的地方姜明不知道,但吕宋(菲律宾)的铜矿是世界有名,打仗就等于打钱打经济,这个在后世谁都知道。就算为了以后在战争时能有足够的钱,他也要鼓动陈宜中动心把吕宋给占了——有了铜便是有了印钞机,想到正好日本缺铜多金。姜明常常小的何不拢嘴。这个是多大的贸易顺差啊。而且那个地方盛产水稻等农作物,对于以后的军粮供应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当然,最让姜明动心的还是,此时的吕宋等南洋诸国,应该还只是一个部落酋长组成的联合体吧,在二百年后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还没有一点抵抗力,何况现在呢?应该不用多少军队就可以征服的。

    每每想到这里,想起自己在后世听到菲律宾和印尼对华人做出那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姜明的血就要沸腾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