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七十五章 一面倒

第七十五章 一面倒(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文虎、张弘正等人真的是

    法也没有了,只能不要命的向潮州方向驶去。而陈追不舍。

    看到这样,姜明不觉信心大增,本来有些害怕赤红军短期之内不能掌握新式水战的要领,看来自己是白操心了。

    马上命令陈吊眼率领本部的船队把战俘运往澎湖岛,等待转运至台湾,然后再运一些火药包和手雷等物,直接到潮州寻觅大队的踪迹。

    而自己,却带着蒲师文那三百余艘战船,尾随陈龙而去,这次既然是占尽了优势,还不如在元军没有想出来办法之前,追他个头破血流呢。

    追了一天一夜,姜明和蒲师文却成了收废品的,沿途看见尽是元军的残船在那里冒着烟,正徐徐的下沉着,为了鸡笼山的展,姜明才下令放慢速度,开始收容俘虏。所以到了第二天的正午,才赶到南澳岛,看见陈龙的船队在近岸结成阵势,虎视眈眈的和元军对峙着。

    两军会合,姜明转到陈龙的坐舰之上,才得知是元军战船已经退到了潮阳和揭阳之间的内海之中,依据架设在沿岸的回回炮和床弩,陈龙才没有靠近。

    当姜明问道为什么不用飞雷炮将沿岸的障碍清除掉时,陈龙这才不好意思的回答,原来一路上杀的比较痛快,竟然没有在意到飞雷炮的储备,过了南澳岛将元军逼近了死胡同,却现储备的火药包已经不多了。

    只是顾忌要是掉头回去,元军就会现之间的破绽,尾随而来,那么原先所获得的战果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倚仗还剩下的储备,虚张声势的将元军压制的不赶动弹。借助这个机会等待姜明的到来。

    当知道姜明已经命令陈吊眼去澎湖岛转运时,不由的佩服国师的先见之明。

    姜明心里一笑,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人多势众,只要有粮食就行了,而涉及了火器等热兵器,那么打仗就是打的储备和资源了。这一点,在后世几乎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当然这是在宋朝,自己的常识就变成了先见之明。

    当下也不说破,心想这样也好,可以保持在赤红军中的威信和神秘感,更加容易掌控这只军队。

    就这样,两只船队计六百艘战船,相比损失惨重的元军,实力相差也不算太大了,再加上有计划的攻击沿岸架设的回回炮。元军倒是缩在内海中,一点也不敢露头。

    陈吊眼这边最少也要两天的功夫,姜明就在南澳岛上面驻扎,马上就是三月了,南方的春天来的就是早些,南澳岛上面已经是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了。

    原本是端宗皇帝曾经驻跸的地方。岛上的人也一向以接待过皇上为荣,不过上次说是御驾西巡,其实是逃亡。但是这次不一样,是大宋的军队正在攻击蒙古鞑子。而且是打的元军不敢露头,怎么能不让人倍觉兴奋呢?

    范文虎一行,刚到潮阳,就派出信差前去追赶已经启程的张弘范,汇报在海上的遭遇。而信使追上张弘范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了龙岩。正在那里斥责汀州招讨使黄去疾的过失。一路上看到面目全非的景象,到了龙岩之后张弘范终于怒了。

    他终于体会到了被掠夺之后的心情,龙岩是属于漳州路。而陈吊眼在漳州的威信由于抗元,在平民中是极高的,听从姜明的召唤,在张弘范大军回师的时候,从汀州撤军,顺便一路宣传,号召百姓暂时遁入深山,暂时不要为鞑子种粮耕田。并收拾细软粮食一起上山,不要给元军一点抢夺的机会。

    这个号召大部分的平民都响应了,所以张弘范自从进了漳州地界,就没有见过人烟,就是有几个士绅没有逃走,但是出于其在当地的名望,也不敢妄自动他们。所以一腔的怒火都泄在前来述职的黄去疾身上。

    黄去疾是有苦难言,大军离开潮州前往崖山之后,叛军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当然猖獗了,而自己又是降将,被人唾骂不说,在元朝内部也没有几个人看得起,得不到有力的支援,兵败是正常的,为什么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自己的身上呢。

    正在张弘范用唾沫给黄去疾洗脸的时候,信使来到,让双方都有了一个解脱,当得知水军又被逼回了潮阳,天天在内海里面呆着,连头也不敢露的时候,两个人都惊呆了,宋军,什么时间有了这么强大的水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