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枪的设想

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枪的设想(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补充进赤红军中。

    至于勇军的统领,已经任命陈虎担任,虽然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守卫,只想着上前厮杀的位置,但是在其兄长的劝导之下,还是比较乐意的接受了这个任命。

    乡军仍然有许继荣统领,不过此时他已经达到了福州,因为台湾在经营几年之后,暂时已经可以暂时放手任其展了,同时,姜明以主事政事堂的身份,任命张鹤兼任台湾知府,负责台湾的一切事物,现在张鹤已经搬到了台中盆地新建的行宫附近驻扎办公,至于基隆的兵工基地上,已经找好了接班人,是张鹤培养起来的。

    而且张鹤还在为姜明研制一种新式火器,就是火枪的制作。其实在那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叫做火枪的武器,还是宋朝的工匠明的。以巨绣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也就是子弹。点燃引信后,火药喷,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

    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弹丸。

    不过这种原始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先,在姜明改进火药配之前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步,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

    其实在姜提出之前,张鹤凭借改进后的火药曾经尝试过,但是绣筒怎么能经得住新式火药的威力呢?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知道姜明所创造的炼钢法能成量的冶炼精钢之后,张鹤的心思又活络起来,曾经做过一只火枪给姜明看,虽然距离燧枪还很远很远,但是姜明感觉已经贴近了火绳枪的范畴了,不过就是做工实在是简陋了一些。特别是枪管打造的十分粗大,可能受到了当时冶炼工艺,简直像一只小型火炮一般,还真的不是一般臂力的人能使用,而且这种生产方法也不能成批量的成产。

    过就算是能批量生产姜明也没有打算使用,因为这种火枪雨天不能使用。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火。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能使用,因为风会不利于士卒们装填火药。而且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击百步内的目标。

    不过张鹤的这举动虽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本来姜明本身也对于宋朝的工艺不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改进了飞雷炮,而没有想到往枪支上面展,但是看到了最原始的突火枪之后,创造的心思又动了起来。

    因此,当姜明破例的留在了基隆近半个月,一直和张鹤研究关于燧枪的可能性。虽然姜明从来没有造过枪支,但是多了几百年经验的他没有吃过猪肉,但是总是见过猪跑吧。

    几天后,第一张火枪图纸诞生。这把枪有些像是姜明后世用过的气枪,钢制枪管,木质枪身。后装燧,枪身上固定了打火锤等物。

    枪管为钢制三尺左右,由于有精钢则可以缩小内径至一指,尾端正上方有一小细孔,供引火。引火孔右侧稍前方开了一条长三寸左右的添弹槽,供子弹填入。填入子弹,在火孔上放上火石与硫混合物做的“炮子”,扣动扳机,打火锤落下,打着炮子,引燃子弹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姜明所能讲的也只有这些了,还有就是子弹的改进,用装填好筛选均匀的火药颗粒卷入了专用的易燃硝纸中,头部则裹上钢珠弹丸,这样便于士卒们携带和装填子弹。

    剩下的问题,什么关于如何最快的添加子弹,后装填子弹的好处,还有就是关于射击距离的测试和火药的改进等事务就交与张鹤领着人来完成了。但是不能耽误赤红军的换装。这个是姜明提出的要求。

    不过张鹤很有信心在短时间之内研成功。于是姜明索性又讲了关于连的设想,还有和火炮的同样原理等才离去。因为赤红军真的要出了。(,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