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断流(二)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断流(二)(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掠一番。从来没有消退过。

    而且,在宋室老臣的眼里,要是蒙古人真的乱的像是姜明说的那样,还不早点就议和了,这些野蛮人的脾性一向如此。能打的绝对不会放过,一旦有了挫折就会议和,休养生息之后马上又撕毁承诺。堪称是出尔反尔的典范了。

    但是姜明却是凭借后世海都、乃颜等人对于元朝根基的破坏,还有元朝为此征战的时间来判定的,由于自己的出现,导致了忽必烈在江南之事尚未平稳之前就遭此重创,对于元朝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且在整个江南,大宋实际的控制区域几乎占了五分之一,整个福建路和广南东路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而且张僖的十万大军、文天祥的近三十万大军和陈吊眼的近十万大军。再加上自己的赤红军和勇军编制,抛开基本上属于自己私人武装的雇佣军团暂时不说。

    近七十万的大军啊,总是呆在现有的几个地方,再等几年,恐怕不用蒙古人过来打,自己也就垮掉了,是被拖垮的。想想在后世,十几亿的人口,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养活了多少军队呢?那可是在农业和工业都是相对比较达的时期啊。

    而现在的沿海:区,虽然已经慢慢的恢复了生产,但是土地荒芜了很久,还要有一个肥沃的过程才能达到一个产量,现在要不是自己占据一个台湾,还有经常在吕宋等岛上横征暴敛,拼命的挤榨那些部落的余粮,恐怕早就闹起了粮荒了,就这样,陈宜中也经常抱怨着没有余粮。

    怎么会有余粮呢?七十万大军在那里嗷嗷待。其中还不包括在基隆和台中盆地附近的军工基地,那里也有好几万人吧。

    所以姜明必要增加大宋的活动范围,这个也是所有朝臣的共识了。如何扩大和逐步恢复以前的领土,在每个人说来都有不一样的结果,不过幸亏的是,主张投降的朝臣基本上或死了,或是在元朝大都享受着荣华富贵,最不济的也在开封的顺昌王朝得了一官半职。能留在福州行朝的,基本上都是死硬的反抗分子。

    所以无论结果怎么样,是朝着一个目的,就是如何反攻,恢复故土为目标。不过可能是几年的在海上颠沛流离,大家都对于水军没有了十足的信心,特别是文天祥,现在坐船竟然有了晕船的现象,每坐到船上,都是显得痛苦万分。

    而且了姜明的赤红军是以水军展的之外,还有张僖所部的水军也算擅长水战,但是姜明在没有充足的考验之前,始终不愿意其用操作本来的行当,而且对于范文虎所留下的那几百艘战船,他还是有大用场的。反正凡是高丽人造的船只,姜明就不会用的。

    因为他以曾经听说过,高丽人所造的船只质量极差,根本经不起风浪的打击。忽必烈的第二次征日战争就是败在战船的质量上的。布置好这一切的目的,姜明是希望一战能够收复忽必烈所划分的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的大部分土地,然后据长江而守,争取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和一个比较靠北的前沿,那么对于以后的收复中原也算是一个帮助了。

    看着其他的赤红七军都渐的离开崇明岛。沿江而上。姜明默默的陪着小皇帝走进了船舱之中。过一会还要见吕文焕派来的密使。商量如何收复江浙行省的事宜。因为吕文焕现在是江浙行省的左丞相。

    由于之前阿合马的乱来,让整个江浙行省陷入了慌乱之中,先让自己的儿子抹速忽充当达鲁花赤,掌握虎符,负责这里的军政事宜,但是随即被中书左丞崔斌参奏一本,扳倒了事。随即崔斌迁授江浙行省左丞,但是没有多久就被阿合马找了一个由头,将崔斌入狱处死。然后江浙行省的管理系统就陷入了混乱,没有办法,才让吕文焕暂摄行省左丞之职,但是没有想到,由于吕师夔的关系。

    吕文焕早就准备降宋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只是被姜明劝住,让其在临安为内应,随时注意元军的动向,其中姜明许多判断的依据都来自于他。

    天黑了,吕文焕的密使还没有感到,姜明看见小皇帝赵似乎有些瞌睡了,忙走过去问是否要去休息一会,但是赵却是坚强的摇摇头,示意不用。

    看着赵那早熟了的神情,姜明的心里一阵的不好受,其实这次之所以北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皇帝长大了。(,如欲知后事如何。章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