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一百三十章 南北对峙(一)

第一百三十章 南北对峙(一)(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也就死了,为

    些大臣们看不到朕对太子的爱护呢?反而在朕最困想着让朕禅位。朕真的老了吗?

    忽必烈伸手摸了摸脸上因为胖而紧绷的皮肤,喃喃的自语道。突然一阵酒意上来,随即就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回宫去了。

    在忽必烈刻意的纵容之下,江南保持了稳定展的趋势,现在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福建路已经全部在大宋的版图之上,还包含有广南东路和荆湖南路等路的大部分地区也回到了大宋的手中。

    在福州的陆秀夫等人接连向行朝来文书,示意官员已经不够用了。并主张暂时稳定现在的形势,开始护卫自己的胜利果实了。

    于是一股大规模的官员调动开始了。赤红八军:绝地军、翻羽军、奔宵军、超影军、逾辉军、超光军、腾雾军、扶翼军。分别驻守长江沿岸州县。

    其中绝地军、奔军共守江宁。也就是建康府。然后随之不顾吕文焕的挽留,姜明毅然将皇上行宫按在建康府之中,并同时更名建康府为南京。并以侯强兼知南京,陈虎为南京守备,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南京城防司令的官职。用来负责南京的治安问题。

    同时,调集勇军三万人入京,分守各处要地。翻羽军、超影军驻扎在镇江一带,主要面对扬州之地,同时兼顾从长江入海口处的守护。

    逾辉军守护芜湖、超光军守护池州、军守护江州、扶翼军守护鄂州。同时守护江州的腾雾军负责鄱阳湖的巡视,扶翼军守护鄂州的同时争取兼顾一下洞庭湖水域。这个是关于长江沿线的布置,姜明也只能做到这一地步了。

    另外以赤红军之名,招募步扩充。每军在蕃军的基础上,扩充步卒一万五千人。共计十二万常用步卒,协助守护沿江城市,而赤红水军主要的任务就是巡游江上,不让元军从自己的防卫地段通过。

    另外成立以斥候为主的探营,过江监视扬州、高邮附近的湖泊。庐州路巢湖、安庆菜子湖、大雷池:赤壁洪湖等地。防止元军在这几个地方悄悄的造船。一有情况,赤红水军将不惜一切代价的前往将船厂剿灭。

    而在江南,从开辟明州、福州、泉州、漳州和广州五大造船基地。大批量的制造战船,争取在一年之内,将大宋战船数字恢复到元军南下时的五千艘左右。当然,所配置的火器和船只的装备,在姜明的操作之下,还是以赤红军优先。

    另外,经过陆秀夫等的不懈努力,姜明终于将政事堂扩充至十七人,其中,由陆秀夫、张镇孙、姚良臣、邓光荐、谢得、张德、赵孟和杨亮节出任。姜明这边由侯强、陈宜中、文天祥、凌震、张钰、吕文焕、陈吊眼和张出任。姜明仍旧是政事堂主事,但是在其自己的提议之下,政事堂主事之人任期为五年,每连任不的超过三届,战时不得超过四届,任期到后,由当时政事堂主事之人起召集,集合政事堂人重新选举。

    还有就是江南之地的分配情况,为了更好的解决防范责任和展责任,在江南之地,暂时分为十四府。每一府有政事堂内之人负责管辖。官员任免和补充皆有政事堂分管之人裁决。

    其中,分为广州府、潮州府、韶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福建府、州府、建康府、苏州府、杭州府、骛州府、南昌府、潭州府、鄂州府、徽州府和重庆府等十六个府,府衙建制仿造路之建制实行。争取在不打乱原来建制的基础上改称。

    同时,另设台湾府为特别府政区,有姜明亲自负责。临安为陪都,平常为吕文焕守护。这两个为常设机构,不在府衙建制的范围之内。

    说白了,这次重建府制,以来便于管理,而来就是等于一个分享胜利果实,然后表明责任。也算是大家平衡势力的结果,至于结局会是怎么样,姜明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无论怎么走,前途都是未知之数。

    不过大宋已经失去这些地方太久了,只是靠着以前那种派遣官员的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大宋也没有时间去逐一的考核官员,帮助各地训练兵勇,而且,在失地还没有全部光复之前,现在封官加爵也是为是尚早。

    在姜明和政事堂之人看来,这不失是一个办法,既然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有何不拿出来试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