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葬宋章节目录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年(十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年(十二)(2/2)

葬宋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1-26 16:35
是收到了一定地成效。被誉为

    君。

    在姜明地心里。铁穆耳是做事最为贴近忽必烈做事方法地蒙古人。也就是由于他地存在。而结束了西北延续四十多年地皇室内争。是元朝稳定了一个阶段。否则。蒙古人绝对不会在中原坚持有百年之久。因此。在决定在宋朝一战拳脚地时候。就小心留意真金和铁穆耳地消息。

    在他的潜意识中,被汉化的蒙古人,有着我们中华文明的智慧加上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凶悍。才是最难对付的敌人,因为华夏文明赋予野兽以智慧。野兽会用更加尖锐的牙齿来撕咬着文明,之所以一直留着郑虎臣还有十三少等人在江北蒙古的辖地之内潜伏,也就是为了随时把握元朝内部的动向。

    不过他没有想到会那么的容易,一个王朝的储君,就在那么一个的战争中死去,说一句心里话,已经打乱了姜明的预先计划。其实忽必烈的死亡和真金的早死,已经在姜明的算计之内。为什么迟迟不发动对蒙古的反攻。其实就忽必烈和真金的个人号召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在回来近十年的时间里,姜明不发动攻击便罢,要是发动攻击,那肯定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都会选择在忽必烈十分痛苦和难以抉择之中。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轨迹,也知道一些元朝名人的大概思路,所以,建立赤红军以抑制元朝水军,到现在为止,元朝的战船不过五百余艘,在日本武士和驻日宋军的联合骚扰下,近两年来有扶植乃颜,以至于高丽船厂始终处于停工状态,就算是元军有些船只,也只是巡游于内海,不敢远行。

    海都方面拉开幕。兵锋直逼岭北。在双方战争最为胶着的时间,姜明启动了断流计划,利用水军和元朝划江而治。断流计划直接导致了江南元军断绝了后援、军需和粮饷来源,使江南元军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之下,只能往云南和四川等方向撤退,从而基本上是毫不费力的就接管了江南所有的地方。

    利用元军灭国一般的清,所能留下来为大宋效忠的人,基本上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的所谓诤臣。吏治在一定的情况之下,要好于历朝各代,让商人参政,能够快速的在短期内带起国内的经济,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有个时间去考验姜明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再说一句心话,姜明还没有做好和忽必烈决战的准备,只是利用日本、乃颜和海都等人,不断的消耗着元朝的国力,到现在为止,忽必烈之争不过二十余年,而且没有一年是在安稳中度过的,每天都充实着战争和杀戮,换句话来说,就是元朝根本没有恢复国力的时间的机会,这样一来,再用一段时间,江南的稳定对比江北的连绵战事,国力对比很快的就可以显示出差距来。

    而且利用建立和独立军事堂来就宋朝不再是文人掌管兵权,从而开创了强烈的对外企图之心,不过也算是杜绝了武人掌权的隐患。

    而在元朝,虽然近几年北驻军在皇孙甘麻剌统率下,与海都、都哇和察八儿会战于杭海山,元军战败东撤。海都军跟踪追击,和林宣慰使、同知、副使等皆叛应之,海都进一步稳固了和林局势。忽必烈命伯颜防守之。时断时续的岭北争夺战,前后进行了五年。一直到那木罕和土土哈逐敌直至阿勒台山。岭北局势才基本稳定下来。

    元朝在西北的军行动,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果,反而屡屡引发乃颜为维护东北宗王的势力范围而起兵称乱。为削弱元廷对西北的军事压力,海都一再进攻岭北。而当战火烧到岭北的时候,要同时维持远离中原根据地的西域和岭北、辽东这三个地区的战事,对忽必烈来说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元朝虽曾再度在曲先设置都元帅,但不久就连同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一起被察合台兀鲁思占有,至是,元朝势力基本上退出中亚。从此元与西北诸藩也大体相安无事。

    不过岭北是“祖宗根本之地”。保住岭北对保持号令诸藩兀鲁思的大汗地位至关紧要。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岭北,元廷被迫收缩它在江南方向的战线。元朝算是彻底撤到了长江以北的地区。自此除了四川和云南之外,江南又回归宋室,蒙古穷半个世纪的战争宣布算是白打了,而且免费帮宋室清理了大批的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