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民国岁月1913章节目录 >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临谢罗夫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六十八章 再临谢罗夫

民国岁月1913作者:夜深 2019-12-08 01:10
    丢掉谢罗夫,苏俄战场的局势就同前年远东政府一路推进,红军狼狈后撤时差不多了。不!应该说更加严峻!和当时相比,苏维埃虽然依旧占有北方沃尔库塔地区,但没了中南的哈萨克国土,而且这一次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远东政府军,还增加了一个更为强大凶狠的对手。

    不仅如此,随着苏维埃经历托派事件,红军的力量比之前削弱了许多,再加上各地劳改营事件的揭露,远东政府获得大量兵源,并且在国际舆论中占了上风。此消彼长之下,从开战以来节节败退的红军有生力量被急剧消耗,战死、被俘的红军部队已高达70万人,其中将级军官46人中19人阵亡,其余的全部被俘,如此惨败,令莫斯科方面士气大跌。

    中俄联军逼近谢罗夫,伏龙芝方面军的情景异常危急。为了挽救这支部队,斯大林不顾一切地命令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赶来的援军放弃原有作战方案,改道在谢罗夫集结,以保证伏龙芝方面军的退路。在斯大林看来,事已至此,就算再损失数十万部队也无法挽回现在的劣势,但无论如何伏龙芝必须救援。其一,伏龙芝方面军是现在斯大林手上除守卫莫斯科的几支近卫师外最强的最有作战经验的一支部队。其二,伏龙芝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绝对不能放弃,只要把伏龙芝给解救出来,凭着他的军事才能才可以率领红军重整旗鼓,同敌人周旋下去。假如没了伏龙芝,斯大林根本想象不出在红军内部还有谁能够有如此高的威望和能力去带领红军战胜敌人。难道斯大林会用身边的那帮只会夸夸其谈的马屁精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为了救出伏龙芝,斯大林已经竭尽全力,随着增援部队在谢罗夫集结,这个地区双方兵力已达到了开战以来的最高。

    苏维埃方面是20万白俄罗斯方面军和19万乌克兰方面军。再加上正从苏尔古特后撤的35万伏龙芝方面军(在撤退途中已损失数万部队),红军的兵力已高达75万左右。

    中俄联军中,西北军团兵分两路,12万部队由西南向东北的谢罗夫方向运动,蒙古军团的25万大军拿下秋明后一路北进,兵锋直指谢罗夫。在伏龙芝背后。男爵的30万政府军、解放军,再加上张虎臣率领的远东集团军(三十九师、四十五师),共计38万余人气势汹汹而来,总兵力也达到了将近75万左右。

    从兵力情况来看,双方似乎势均力敌,但从优势而言红军明显处于下风。红军所面对的对手不是什么之前的白匪军,而是武装到牙齿的正规部队,这些敌人中尤其是中**团更拥有比红军猛烈数倍的火力和机动性,这还没算上中国人的装甲部队和令人胆寒的空军。在莫斯科方面看来,这场战役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但斯大林现在不关心战役的胜败,他着重的是在谢罗夫地区救出伏龙芝方面军,并且以最大的能力消耗掉对手的部分兵力,以为未来决战赢得宝贵时间。

    为了保证谢罗夫战役的利益最大化,斯大林特此下令调集了一大批刚刚出厂的所谓“坦克”武器以对抗中国人的装甲部队,另外。苏维埃的空军也组建了起来,飞机虽然不多。合格的飞行员也才开始培养,可斯大林为了保证他的战略部署依旧调配了部分空军至前线。

    斯大林这一回是下了大本钱,当方子达得知苏维埃军队集聚情况时不由得一愣,心里不禁佩服起斯大林的勇气。而且,从其它方面的消息显示,斯大林还在加快训练部队。试图一口气再编成近200万的陆军投入战争中去。这样大的手笔,令方子达感慨万千,还是独裁政府爆兵容易呀,像中国这样的宪政政府,方子达虽然也想再一次增强苏俄战场的实力。可限于种种原因,新部队的成型依旧缓慢,不过还好,随着军工的成熟和发展,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以保证战争需要。

    1922年的4月13日,离中苏战争正式爆发恰好一整月,这一天伏龙芝带着一路西撤的方面军部分部队终于赶到了谢罗夫。

    “司令员同志,一路辛苦了!”

    谢罗夫现在在红军的手里,但由于之前内战原因,谢罗夫市区的许多建筑被毁坏,指挥部只能临时设在市北的一幢坚固的旧教堂中。来到指挥部,先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