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燕倾天下章节目录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四)

第一百六十三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四)(2/2)

燕倾天下作者:天下归元 2020-01-26 15:33
府等你,你还记得我告诉过你在哪里吧?”

    我点点头,他又望望远处皇宫的飞檐,目光一掠又收,淡淡道:“沐府的厨子做得一手好素食,你要记得回来品尝,可别和王爷谈得高兴,让我饿着肚子空等。”

    我明白他言中提醒之意,微微一笑,道:“申时之前,自然要回来填五脏庙。你且等着我。”——

    当我在华盖殿再见到阔别一年的父亲时,立于殿门,竟有刹那惊怔。

    大殿幽深荫凉,高远深邃,莲瓣中拱云龙,龙口悬垂吊灯的五彩藻井下,一人端坐于华盖殿四面不靠的宝座正中,微低着头,正细细抚摸精雕细刻的鎏金扶手,一线微光自藻井射入,正照上他侧鬓,一点细白的光色跳跃,华初生。

    那般广袤深远的殿堂,那个高坐宝座之上的人,这一刻,看来,无比遥远,无比孤独,然而他嘴角一抹笑意,喜悦而苍凉。

    去岁我自燕军大营中离开时,四十许壮年的父亲尚黑满头,如今一年不见,鬓已苍,我不用细想也知道,这半生的辗转心念,这四年的日夜熬煎,这最后一年的破釜沉舟,这决战之前的孤注一掷,早已提前耗损了他的精神,转侧之间,换去华年。

    可最终,他胜了,提千万军马,破一朝都城,逼死亲侄,谋夺江山,换来白几茎,在他看来,是值得的吧?

    殿门前,太监欲待唱名,我一摆手,阻止了他,缓缓迈过高高的门槛。

    他抬起头来,抬间目光如炬,灼灼闪光,努力掩饰的兴奋欢喜,于这无人深殿之处,终不可抑制流溢。

    “怀素,你来了。”

    我颔,声音漠然平静:“恭喜父亲,不日将身登大宝,君临天下。”

    他不掩喜色:“怀素,为父能有今日,你居功甚伟,为父还没好好谢你。”

    “不须,”我随意坐下,“你终究是我的父亲。”

    他看着我,喜色渐渐淡去,目光流转,忽道:“你过来时,可见奉天殿已成废墟?”

    “见过,”我淡淡道:“我还于火场之前焚香三柱,以祭先帝之灵。”

    他目光闪烁的看我,试探道:“怀素,你伤心否?”

    我撩起眼皮,自下而上看他,直到看得他避开我的目光,方漠然道:“如果我说我伤心,你是不是就能令允炆复活?”

    他眉头一抽搐,随即道:“建文之死,非我所愿,不意他刚烈如此”

    我微微冷笑起来。

    他住了口,疑惑的看我。

    我轻轻抚摸手下鸡翅木雕花椅光滑的扶手,也不看他,道:“听闻燕军进京城后,在皇城门口接了道奇怪军令,大军退守龙江驿敢问父王,这是为何?”

    他不答,侧转头去看殿前香炉。

    “最后一刻不曾挥军直逼,却以攲角之势围困京城,父王,我可不敢认为您在最后一刹突然心软,有意放允炆一马。”

    我斜睇他,“你惧这逼宫杀侄罪名,惧这天下悠悠之口,你围困皇城,只是给他时间让位或自尽,对不对?”

    戟指向他,声音冰冷,我道:“父亲!你如此狠心!”

    他顿了顿,面色变幻,半晌,怒道:“怀素,怎可咄咄若此!”

    我冷笑,不答。

    所谓先制人,后者制于人也,火场中未见允炆尸体,父亲难免怀疑到我,与其等到他疑心猜忌盘问于我,倒不如我挟怒而来,以问罪之姿,摘清自己。

    父亲是大略知道我与允炆情分的,而以我的性子,我若对他的“死”漠然视之,不曾言语,父亲反而会起疑,但亦不可做作太过,此间分寸,需拿捏得当。

    我这番神情讥刺,想必起了作用,他虽有怒色,但目中疑色反而渐淡,只是尚自未能尽去。

    外公给他种下的这根刺,令他隐痛在身,却难以宣之于口,我在心中暗暗苦笑,只怕这也将是我们父女之间的暗刺吧?

    暂时虽不至于牵肝扯肺,却很难说日久天长之后,不化为痈疽脓肿,折磨人日夜难安。

    然我不悔。

    外公说,事有可为不可为,然,事亦有当为不当为。

    父亲渐渐平静下来,倒是主动转了话题,絮絮和我说些善后登基事宜,我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当他说到即位诏书,须得寻得当世名望德信俱重之大儒亲草,方可令天下归心,纵观当世,莫如方孝孺者,文章醇正,海内之冠,天下读书人之也。

    我心一紧,转去看他,见他神色坚定,不由心又往下沉了沉,思量一番,斟酌着道:“正学先生德望自然毋庸多言,只是其人听闻生性执拗狷介,且忠事前朝,只怕届时未必应父亲之诏,此人刚烈,若是当庭说出些言语来,父亲,只怕斯时你难以自处。”

    父亲目光一烈,寒声道:“天下我都已掌握在手,还怕拨弄不了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我皱眉:“读书人风骨,未必能以威武屈之,当心千载之下,史笔如刀!”

    “不妨搩碎之!”

    我只觉得寒意森森,抬目看他,浓眉之下目光几近狰狞,颊上肌肉都微有扭曲,怔了怔,想到这许多年来,他在我面前,多是温和慈爱模样,纵然我早知道他绝非良善之人,却也曾自欺欺人想过他未必如我所想那般不堪,然而我今日亲目他这般神色,终是忍不住黯然。

    沉思有顷,我慎重站起,向父亲施下礼去。

    他愕然至几欲立起。

    “怀素,你这是为何?”

    我俯,诚声道:“怀素有一事相求。”

    他微侧头看我,慢慢道:“为方孝孺?”

    我正色道:“正是,方孝孺其人,刚介之名重天下,必不会降附于你,我求父王,若方氏拒草诏之请,万勿杀之。”

    言毕又施一礼。

    父亲定定看着我,目中神色微有感慨,半晌道:“怀素,你素日刚傲,桀骜不训,这许多年来,我未曾见你为谁俯,不曾想,你次折节如此,竟是为了一个不相干的读书人。”

    他喟然道:“他与你有何交情?”

    我一哂:“无,我不过是欲为天下读书种子,留传一薪火耳。”

    “你倒和那和尚如出一辙,”父亲笑起来,“这腐儒,能得你二人慎重请托,当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也罢,“他道:”我既应了道衍,如何反会拒绝你?这个腐儒,只要他识相,我自然不难为他。“

    我皱眉,道:”我请托的是,如果他不识相,你也别杀他。“”你当我杀人如麻么?“他笑起来,”方孝孺得天下之望,我自会慎重。“

    我深深看他一眼,道:”如此,多谢父王。“本书由潇湘书院,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