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武唐第一佞臣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一章 卧底婺州恶势力

第二十一章 卧底婺州恶势力

武唐第一佞臣作者:宝珠道长 2020-03-10 23:08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九月二十,辰时。

    武康和崔义玄开完会,漫步在东明大街,有一句没一句聊着。走过一家肉店,崔义玄感慨道:“我朝肉食匮乏,百姓能吃的荤腥不多,扶农会必须进行下去。二郎有什么要求,老夫酌情考虑。”

    武康想了想,摇头说:“暂时没什么要求,只是每月鸡娃数量,很难增加上去,我家场地太小。不瞒崔公,我和五兄他们达成协议,在婺州城南,建立大型养鸡场。到时我家小厂关了,烟囱整天乌烟瘴气,我受不了,街坊也受不了!”

    崔义玄斟酌片刻,说道:“我原则上同意,不过有个要求,你们的养鸡场,必须挂‘婺州’二字。”

    武康笑道:“那是肯定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婺州雏鸡孵化中心。到时候还得求到您,铁笔一挥赐下墨宝!”

    “当仁不让”,崔义玄手拈长髯,怡然道:“到时老夫穿针引线,邀请婺州四县一城,全体官员共襄盛举。不过二郎,听五郎说你们的...中心,规模相当大,全部扶农不现实吧!”

    肯定不现实啊,武康开起玩笑:“真要全部扶农,他们肯定砍死我。初步计划,养鸡、孵化同时进行,种蛋靠收购不现实,一来孵化成功率低,二来难确定是否受精...就是怀孕的蛋。每批两千雏鸡扶农,剩下的批发零售,薄利多销。”

    等吃透“批发”意思,崔义玄笑骂:“少说稀奇古怪的话,好好说话不会吗?嗯...你们这样操作,有二点利处。其一,名声不会受损,甚至会得到赞美,明白我的意思吗?”

    老狐狸的意思,武康多少明白,士农工商,商贾受歧视。但孵化鸡娃,批量低价出售,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遭受非议应该很小。再加鸡娃扶农,无论放在大唐哪里,都是妥妥的仁政,甚至有人给你摇旗呐喊。

    崔义玄继续道:“其二,减轻大量政务负担,特别是司户衙门。往年统计户籍,他们忙的焦头烂额,各乡理正阳奉阴违,既繁琐又遗漏。扶农大会开展,顺便完成户籍统计,一举两得!”

    路过一家早餐铺,崔义玄走了进去。老板略微怔神,赶紧过来招待,袖子在胡凳上来回抹,生怕有半点灰尘。崔义玄摆手制止,吩咐说:“不必如此麻烦,端两碗粥即可!”

    老板诶诶两声跑向厨房,两人对面而坐。一州刺史吃地摊,那是相当罕见,武康窃以为,老崔天天骑马上班,东明大道店老板,估计没几个不认识他。

    自己也经常吃这家,不是因为味道好,而是这里用胡凳、胡桌,和后世桌椅相差无几。热腾腾的粥端上来,比平时稠了很多,菠菜也比平时多,沾老崔的光了。

    心急喝不了热粥,崔义玄又打开话匣子:“二郎来到婺州,做的每件事,我都看在眼里。你是阿谀奉承的佞吏,也是能做事的干吏,这样的下属,正常上司不会放走你!县令不要想了,就算长安真的认命,我也会驳回去。”

    武康有些懵,崔义玄继续道:“婺州四县的县令,任期都没到,他们也没大过错。倘若朝廷认命,必是婺州以外,老夫不会放你走,你自己也不想走?”

    “崔公说的是,暂时没离开的打算”,武康据实相告:“很多事没完成,养鸡场、肥料厂、酿酒坊等等。已经和五兄打招呼,让他物色一套宅院,我把家人接过来。大人忙碌半辈子,也该享几天清福了!”

    崔义玄不禁叹息,沉默半分钟,无奈道:“有件事老夫瞒了你,你家搬离了武村,当初你被污蔑为酒神,你家人不堪排挤。我一直在查,可惜杳无音信。让睦州刺史帮忙,也无丝毫进展。”

    武康如遭雷击,不可置信望着他,脑中闪过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老实巴交的武老爹,调皮可爱的小妹,吃鼻涕的小弟,还有星夜送钱、食物的继母...一时间悲从心来,眼圈渐渐红了。

    崔义玄唉声叹气,安慰他说:“二郎放心,他们往东边去了,可能离开了睦州。东边是越州、杭州,你们家在那两州,有亲朋吗?”

    武康回忆良久,最终摇了摇头。

    崔义玄接着说:“我会派人继续查探,只要一有消息,马上接他们回婺州。二郎不必忧心,今日的离别,为了他日更温馨的团聚...粥冷了,赶紧吃吧!”

    三下五除二喝完粥,武康取钱结账,被崔义玄制止,他拿出四文钱放下,迈着八字步离开。几分钟后,崔义玄说:“听五郎讲,你打算用绿黍酿酒,有几成把握?”

    武康好一会才搞明白,绿黍就是高粱,撇嘴说道:“十成不敢说,九成有把握!”

    崔义玄嗯了声,说道:“酿酒需要大量粮食,国家一直在控制,前朝贞观时期,禁止私自酿酒,二郎另觅他径,倒是一件美事。绿黍是粗粮,百姓很少播种,但

    它耕作简单,耐旱耐涝,劣田也能种植。”

    武康想了想,说出心中计划:“最初想法,希望农夫劣田里种高粱,既好管理又能卖钱。高粱酒相比米酒,口味相差无几,成本却便宜许多。等高粱酒火了,酿酒的稻米会越来越少。”

    崔义玄斟酌一番,言道:“想法不错,减少米酒就是增加粮食。等你的...高粱酒酿好,送两斤给我尝尝。如果味道可以,我召集婺州官员议事,说服他们扶持高粱酒,下乡村推广高粱种植!”

    “有您这就话,我就放心了”,武康露出笑容,又想起扫黑申请,纠结片刻问:“有件事想不明白,我早就上书申请,希望郑参军批准,婺州开展‘扫黑打恶’专项行动,可一直石沉大海。敢问崔公,痞子团伙有后台吗?”

    崔义玄瞪他一眼,语重心长道:“二郎你还年轻,阅历不够!可以明确告诉你,官府也许会和商人勾结,绝不会和地痞勾结。郑国器之所以不批,是有难言之隐!”

    “二郎听仔细了”,崔义玄背起手,继续讲:“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每年都有考核,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结果有等级,京官九级,地方官四级。各州每年小考,由刺史主持,每四年的大考,吏部会派考功郎中、员外郎,赶赴各州配合刺史。”

    崔义玄郑重其词,教诲武康:“今年恰巧大考,吏部的人已经在途中。司法参军考核,大部分在牢狱。至贞观以来,社会治安良好,牢狱经常空空如也。你搞所谓的‘扫恶打黑’,把劳狱给填满了,国器考核必定中下,绝对丢官罢职!”

    武康目瞪口呆,脑袋嗡嗡作响,一时阵阵后怕!大考之年打黑,这不给老郑上眼药吗?

    幸亏有老崔罩着,再加和郑大郎关系匪浅,所以老郑才置之不理。要是没这两层关系,自己早卷铺盖滚蛋了。武康体会到事情严重,全身起满鸡皮疙瘩,冷汗不自觉滑落。

    “现在知道害怕啦?哼哼...你这皮猴子,让我说你什么好?”,崔义玄瞥他一眼,继续道:“扫恶打黑的意图很好,却完全行不通,被地痞欺负的人,都不敢伸冤。民不举官不究,案都开不了,定罪更是无稽之谈!”

    再遭当头棒喝,武康脸臊的通红,用后世眼光看唐朝,有些地方肯定行不通。最简单的例子,这里没检察院,没公诉机关。苦主要是不告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