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发达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明末求生记章节目录 > 第二章 进入正循环的财政

第二章 进入正循环的财政(2/2)

明末求生记作者:名剑山庄 2020-03-10 23:57
今年预决算表,只做中央,明年再做地方的,请陛下给我一年时间,臣愿意巡视各府,将这一件事情做下去。”

    张轩说道:“好。这一件事,你去与张首辅说。各地方官员有不肖的,张首辅自然会为你清理了,这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怠慢。”

    姚启圣心中一动,他知道张轩的话里,有敲打的意思。

    张质与他的纷争,虽然局限在小圈子。但是张轩哪里能不知道啊,下面的人关系太好了,张轩担心,下面的关系太不好了,张轩又担心国政了。

    姚启圣立即表态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想首辅大人请示。”

    张质说道:“这事情先放一放,今年财政尚且宽裕。姚卿做得好。”

    姚启圣说道:“此事乃方大人之功。臣不敢居功。”

    昭武二年的秋税,对大夏来说。是一剂强心针。给夏军财政很大补充。

    江南,浙江一带。本就是中国传统财政重点区域。大规模清丈之后,税收就有了很大的气色,不过,江南的税负本来就不轻,再增加也增加不到哪里去了。不过顺顺利利的收上来赋税,就比昭武元年全国的赋税。

    可见其中增幅之大。

    更让张轩高兴的是,这样的收税,百姓增加的负担并不是太重的。

    再加上其他各省,有些地方已经清丈好了,有些地方还没有清丈。但是张轩预计今年税收能超过两千万两。即便是差一些,也差不多。

    这还仅仅是田税。

    除却田税之外,张轩还有很多其他收入,如海关关税,长江个港口的过税,已经南京,苏州那些大城市中商户的坐税。特别是那些数千张织机,近乎工厂的作坊。

    张轩一有空就研究怎么从上面收到税,既不能打击积极性,有利于产能扩张,又要让政府在这样的产业之中分一杯羹,因为只有利益才是政府扶持资本发展的源动力。

    否则,张轩在世的时候,还能鼓励,等他一命呜呼了。局势也维持不下去。

    当然了,除却这些,最重要的两项还是国债与铸币收入。

    国债收入就不用说了,而铸币收入更是接近田税的大项了。在张轩的规划之下,西方输入的银元直接在港口换成制式银元之后,才能采买中国物品,要知道流入中国的银元,大多是张轩所模仿银币的母本,也就是西班牙银元,但是偏偏张轩要将西班牙银元以银两记重,而大夏银币,却要一枚抵一两银子,要知道张轩银币虽然也是一两重,但实际上只有七钱银子。等于凭空多收两成关税。

    西方人也无可奈何。只能当做成本。

    当然这仅仅铸币局银子来源之一。毕竟大夏国内储备的银两决计不在少数。在张轩禁止流动银两,只准流通银币的政令下。每天有大量银子在各地兑换成银币。

    张轩从中看到滚滚的财源,也是张轩财政收入之中的另外一条腿。

    当然了,即便如此,也支撑不起战争的庞大开销,只能说,大夏财政恢复超过张轩的预期。甚至张轩与内阁商议觉得,如果没有天灾的话,昭武三年,昭武四年,这几年的财政收入,应该能保持一个相当高的增长率。

    这也是碧蹄馆之战后,郑成功与阿济格相安无事的重要原因。

    因为打仗,就是打钱,只有有钱才能打下去,没有钱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的。之前的朝鲜战事,已经将南京府库都烧完了,特别是跨海征伐,物资消耗不少,但是价格上翻了好几倍。

    或许夏军本是也不是太熟悉这种运作方式,总之海运的成本极高。

    但同时因为财政前景良好,张轩胆子就大了起来,想给清廷找些麻烦,这也是朝鲜主将突然吃香。以至于郑成功不得不先回来一趟的原因。